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C2CB2C到底谁优谁劣是电商们最近很热衷的话题。最近版上又出来几篇,而且写的非常有深度。

 

对于这个问题,派友们的表现大致分几种:

1、说B2C好,C2C是混蛋,淘宝就知道赚钱,未来没有出路。

2、先做C2C,毕竟这里有80%的流量,但是同时要建立自己的B2C,并且把客流引导到那边去。

3B2CC2C都做,在我眼中只是不同的渠道而已。

4、不说话,看着你们去争吵。

先不去评论大家的这些个想法,我给大家另外一个命题,你们看是不是跟B2CC2C的争论很相似:

从前有一个村子叫乌托邦,95%的人都是农民,5%的人是工匠,他们生产铁器、瓷碗、衣服等商品,然后拿到村子里的集市上去卖。开始的时候这些工匠赚钱挺多,生意也不难做,因为做生意的人少嘛。

后来,农民们看这5%的工匠赚钱挺多,于是又有5%的人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时候集市上的生意人增加了一倍,集市的地方有些不够用了,地主这时候看到了商机,他开始向工匠们收地租。

随着生产力发展,集市上的产品越来越多,乌托邦的人们对于物质的欲望增加了,他们习惯了每天要去集市逛一逛,买上一点东西。于是工匠们都成了富翁。羡慕他们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又有20%的农民来到了集市。由于做买卖的人数越来越多,地主只好再次把地租提高,因为他发现提高了以后,还是有人能够付得起。这时候,那些后进入的人开始抱怨,“这里只有那些有钱人才能付得起地租,对我们不公平。”地主说,“没有什么不公平,我只有这些地,如果让所有人都进来,那么市场就非常拥挤,以后就没有人愿意来逛了,这对于前面的人也不公平。”

市场一天比一天拥挤了,购物环境也没有得到改善,而且充斥着假货和劣质商品。这时候,一个积累了非常多财富的人在集市外面买了一块地,盖起了一座百货商场,有空调、电梯,售货员小姐很漂亮,商品都整齐的摆在货架上,没有假货。虽然这里的价格要高出不少,不过还是吸引了许多人来这里买东西。

集市里面的大户看到了百货商场抢走不少生意,于是也开始改善自己的店铺,他们把一些小店家手里的地租过来,组合在一起,在集市里面也搞起了规模、档次比较高的商店。小卖家们没有资金投资这种高档次的商店,生意越来越不好,最后大多数选择了退出市场。

随着时间的沉淀,有些工匠们的名声积累下来了,比如说做马具的埃马仕、做皮包的埃路威、做手表的百搭费力,他们既不去百货商场,也不去集市,自己开起了专卖店。由于名声在外,虽说地段不是很好,但是客人们还是会找上门来。

这样一来,乌托邦就形成了三大类型的渠道:集市(已经不是开始时的跳骚集市了,是大商店云集的商业区)、百货商店(档次很高,适合有钱阶层消费)、专卖店。

纵观整个市场变迁,其实就是一个资源逐步由分散走向集中的过程。没有实力的小卖家被边缘化,而那些大卖家则会强者愈强。这就是传统商业的内在逻辑。

 

现在的C2CB2C之争与传统商业何其类似?也许可以说网络上的开店空间是无限的,也就是说地皮是无限的,每个人都有开店的权利。但是,入口是有限的,这些入口才是真正的地皮,它遵循的依然是传统商业逻辑——强者得到资源。

许多抱怨的卖家们觉得淘宝越来越不好,觉得资源都在想大卖家倾斜,而大卖家也觉得推广费用越来越贵。但这并不是淘宝的错误,这是正常的呀。

大家之所以会觉得不适应,是因为很多人经历了淘宝在起步期的种种好处,那个时候推广不花钱,那个时候竞争没有这么激烈,但那个时候并不是常态。每个行业都有起步期、上升期、成熟期、衰落期,现在电商行业处于上升期,我们还没有到成熟期,一旦到了那个时候,会有更多的小卖家被挤出市场,连抱怨的机会都没有。

说了这么多,有些话也很刺耳,其实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竞争是很残酷的,与其抱怨环境的恶劣,不如先想办法去适应环境,想办法把自己做大做强。有人靠B2C能赚钱,有人靠C2C赚钱,所以不能说哪种就比哪种好。只要你吃透了这个环境的规则,又有强大的实力做支撑,未来就有希望。但是,仍然会有80%的人看不到那个美好的未来,现实就是这样。

 

话题:



0

推荐

许维

许维

137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优酷自频道市场总监。曾任明道企业社会化协作销售市场副总裁,曾任《天下网商经理人》执行主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