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美国加州发现了金矿,淘金者纷至沓来,一时间加州大地上满是淘金者的身影。但是加州的气候非常干旱,不少淘金者因为缺水而患病甚至死去。一个名叫亚默尔的17岁男孩本来也是淘金者中的一员,当他看见大家都因为缺水备受折磨时,突然一个念头闪现出来:“为什么我不卖水给他们喝呢?”
故事的结局估计大家也可以猜到了:亚默尔靠卖水发了大财,而大部分淘金者两手空空离开加州。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MBA案例,也是“卖水经济”一词的出处,它泛指那些在热门行业背后提供第三方服务的生意。
在当下的中国,电子商务俨然是一座散发着闪耀光芒的金矿,网络掘金者纷至沓来。其中就有了这么一群人,他们并不在网上做生意,却是依托电子商务的迅猛增长而大发其财。围绕着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淘宝网,就有为数众多的服务供应商,在IT、渠道、服务、营销、仓储物流等环节上为卖家和买家提供服务。
网络红人的幕后推手
2009年8月,一则叫做《雷人版——兄弟攻略》的视频在网络上开始流传。片中几个大学生模仿CCTV5的《兄弟攻略》栏目,用非常搞笑的解说和真人示范,演绎了“人肉过人法”:即过人球员把篮球砸到防守队员的屁股上,然后趁他愣神的一刹那,快速接过反弹回来的篮球,过人,成功!
几天之后《新闻晨报》报道了这个视频,文中写道,“一位篮球迷用卡通玩偶模拟战术板、用大学生表演代替NBA实战画面,自制了一期搞笑版的山寨《兄弟攻略》”。
其实,这个视频的作者并不是什么“篮球迷”,也不是什么闲来无事的“自制”,这是一则由专业公司制作的“ePR”视频,它的作者就是Netalk公司。
看到这里,许多读者可能要问ePR到底是什么?众所周知,PR是Public Relation即公共关系的缩写,ePR其实就是Electronic PR,即电子化公共关系。最常见的ePR形式包括论坛营销、社会化网络营销、博客营销等。
2007年,复旦新闻系毕业的张文倩和她的海归好友张帆一同创立了Netalk,这是一家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5岁、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公司。
伴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迅猛发展,ePR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Netalk成立仅仅三年,雇员就从4人增长到了60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客户通过网络口碑的方式推广品牌、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一个完整的ePR操作中,Netalk首先会对客户的产品、竞争对手、目标人群等进行分析,确定整个推广活动的策略。接下来创意团队根据整体策略,策划出具有人际传播潜力内容,并且进行制作。然后,一大群俗称“水军”的专业发帖者会把这些帖子发布到各大目标论坛、SNS转帖和博客上去,每隔一段时间,水军们还要去顶贴。
由于许多类似Netalk这样的ePR公司的存在,网民们几乎每天都会和ePR打交道。从早期的芙蓉姐姐、天仙妹妹,去年的贾君鹏事件,到最近的犀利哥事件,每一个网络红人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幕后推手。
“绝大多数能够转起来的帖子都出自专业公司之手,我们做这行的一看就知道了。”张帆告诉《天下网商》,在传统广告活动中,受众总是被动接受广告的,他们往往将其视为一种骚扰。而ePR的前提则是,广告的内容对受众来说要有价值,它要么是一种信息,要么是一种娱乐,总之它不能是骚扰,否则受众就不会自发的进行传播。
由于更多的公司意识到了ePR的效果,Netalk现在的生意根本做不完,他们甚至没有销售人员,基本都是客户直接下单。
但是市场的火爆也给这个新兴的行业带来了一些混乱。在ePR行业当中,Netalk这样规模的公司并不多。在许多“某某网络营销公司”电话线的另一端,也许连接着的就是某个居民小区当中的一间两居室,几个并无太多经验的年轻人疯狂的发帖、回帖,希望哪一天也能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贾君鹏。为了赚钱,他们甚至会不遗余力的帮助雇主在网上诋毁竞争对手。现在他们还有了一个专属名称——“五毛党”。
对于此种现状,张帆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可能和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有关。ePR太新了,许多人都是原来做其他职业的,他们对广告、营销的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扩大知名度上面,却忘记了如何提高美誉度。我想市场会通过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这种状况,如果你的内容不好,大家就不会转载你。”
“我们的目标是,最好不要让受众看出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广告。如果看出来了,也要让他们说‘这个广告拍的真好玩’。”张帆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