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许维


昨天和一个89年的朋友聊天,看得出来他很上进,非常努力的在吸收各种知识,但是聊下来感觉方法有点不对。当然,我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未必对,不过还是分享一下,权当我是为了今天有文章发而凑字吧。


一、分配时间比勤奋重要


在上学的时候,我们总会看到一些同学,每天学习时间非常久、非常认真,但是学习成绩就是一直上不去。这一方面和每个人的先天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他们的方法有关,他们可能是过于勤奋了。

这样的同学往往比较听老师的话,留什么作业就做什么,做完了以后还要给自己加点小灶,认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其实,他们做了非常多的无用功。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说语文这科,其实你花很多时间学和不花时间学,出来的结果是差不多的,所以它就性价比比较低,优先级可以往后放一放。而像历史、政治这样的科目,你花的时间跟成绩几乎是成正比的,多背背就能得高分,所以应该多给它们一些时间,因为性价比比较高嘛。

我觉得在学习之前,首先要想的是“学什么”,而不是“学得多就是好”,这就引出了下一个话题:到底应该学什么?


二、道与术哪个更重要


如果用最笼统的分类方法来给知识分类的话,应该就是道与术了。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道,孔子说“君子不器”、“朝闻道夕死可矣”,西方的技术入中国时被称为“奇技淫巧”,就是这种重道轻术的表现。

但是在当下的中国,这个传统似乎反了过来,中国人普遍存在重术轻道的现象。我们看到,书店里位置最好的书摆的类似《销售圣经》、《职场指南》之类的工具性极强的书,机场书店永远都在播放“机场大师”的励志演讲,做英语、计算机培训的机构赚得是盆满钵满。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学什么呢?最标准的答案肯定是:两者都重要,因为确实都很重要啊。但这话说了等于没说,我还是给点我自己的看法吧。

我觉得,道和术的重要性因人所处的阶段而异。对于年轻人来说,术比道更重要,因为你刚出校门,没有任何的积累,你的体力和脑力是唯一的资产,所以你要先让自己“有用”,你得有一门技术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随着你的年龄在增长,你积累的资产开始越来越多起来,经验、人脉、名气、资本你都有了,这时候你就可以利用这些资产来变现了,于是专业技术对你的重要性开始下降,而判断力、领导力、人格魅力这些素质开始变得重要起来,这些就需要道的支撑了。

道是术的一种升华,如果没有术作为基础,空谈道是很无用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有术没有道,那就永远只能做一个专家,而无法成为领袖。


三、什么是道


对于什么是术,一般人都没有什么疑问,可是到底什么是道呢?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是不能言说的,那我们又怎么去领悟它呢?

道确实无法言说,因为它是无形的,它是你的心态、思维方式、情感、经历的一个综合体,它决定了你会产生怎样的观点,做出什么样的判断,可它本身是退缩在这些外在表现的后面的,它通过你的外在而显示自己的存在,脱离这些外在形式的道是不可被触及的。

举个例子来说吧,当我们用电脑的时候,电脑里是有一个操作系统存在的,但是我们不会说我们用的是windows,而是说我在用word打字,word就相当于是术,而windows就是道。你可能意识不到道的存在,但是它决定了你的术到底能发挥到怎样的程度。

那道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我认为术可以让你做对一些事情,但是道可以让你少犯一些错误。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我发现那些牛逼的人虽然各有各的牛逼,但是他们普遍在少犯错这件事情上做得很好。比如说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在没有完全把握的时候,绝对不随便出手。如此一来他必然会错过一些好机会,但是他也避开了更多的风险。

人生是一场长跑,在某个阶段跑得快很简单,但要获得最后的胜利,不跑错路线就比跑得快重要的多了。


四、如何悟道


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是为了忘掉书。

这两句话很装逼是不是?但仔细品味一下,就是这么个道理。为什么我们不相信书还要去读,为什么最后要忘了书还是要去读?

要知道,一个人完全处于无知状态的那种自由,和看遍大千世界之后的那种自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我们不信的,是某本书,是它在某个上下文当中不信它,并不是否定它的价值。我们忘记的,是书本里的教条,但是记住的是它的观点或者思考方式。

因此,要悟道,就要先尽量让自己看遍大千世界,好的、坏的、美的、丑的,最好都见识过一遍。当你没见过丑恶的时候,你如何知道什么是美好的?当你没见过错的,你怎么知道你是对的?

一万小时定律,是唯一不变的真理。


五、关于学习的“术”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我开头说的是学习不能太勤奋,上一段又说要看遍大千世界,这不是矛盾吗?其实不矛盾,我说不能太勤奋是说不要不加选择的去勤奋学习,而是要在有所选择的前提下,勤奋地去学习。

那我们怎么选择呢?我有这么几个小小的技巧,和大家分享一下。


1、减少你的信息源

互联网时代,信息太多了,如果不加选择我们的时间就会被它们淹没。一般来说,信息的价值从高到低是这样排列的:图书>杂志>新闻>电视。因此,我们最好增加读书的时间,减少看新闻的时间。坦白讲,我基本上是不看新闻的,因为我发现少知道一些别人的八卦对于我的生活和工作并没有任何影响。听说最近某代表成了人民公敌?他说了些啥啊?

对了,现在的某些自媒体还是不错的,很有思想和观点,比如那个“THE ONE@许维”,还有“程苓峰-云科技”和“罗辑思维”也很棒。

看书的话,可以多听听周围看书比较多的朋友的推荐,这样可以减少一些试错的成本。回复42,我有一份书单你可以参考一下。


2、要带着判断去阅读

印成铅字的就是真理吗?那肯定不是,所以我们看书的时候得带着个脑袋,不能人家说啥就信啥。同时,我们也不能把自己想得非常牛逼,觉得作者的观点和自己只要一有分歧,作者就是个二货、傻逼,那你就会失去和有价值观点相遇的机会了。


3、学习不仅是阅读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能够被沉淀成文字的知识毕竟还是少数,有大量的信息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只不过大家视而不见罢了。远有巴菲特小时候在自动售货机旁边拣可乐瓶盖子做投资决策的故事,近有许维吃包子写《甘其食包子的涨价经济学》(回复46可看)的故事,都说明留心观察生活的重要性。


4、学习是大脑的旅行

为什么大多数人不爱学习?因为大多数人都在应试教育的摧残下长大,一听到学习二字就浑身不寒而栗了。其实,学习并不是一个负担,它纯粹是一种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就好像我们把旅游当作一种乐趣一样,学习同样也带给人乐趣。我们不要给自己压力,不用非让自己去背诵、记忆些什么,我们只是让自己的大脑去旅行就好,拍不拍照片都无所谓。当你用这样一种状态去学习的时候就不会感觉痛苦了,反而会越来越上瘾。


关于学习,暂时就想到了这么多,祝妇女们节日快乐!


(本文首发于许维的公众微信xuwei0418,转载请标明出处)


===关于THE ONE @许维===

许维,男,爱读书,爱运动,爱思考,现在电商媒体i天下网商()上班,工作主编。业余时间通过 xuwei0418 这个微信公众号分享些文章、结交些朋友。回复m可以查看以前发过的40多篇文章,回复42可以获得一份我精选的书单。

话题:



0

推荐

许维

许维

137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优酷自频道市场总监。曾任明道企业社会化协作销售市场副总裁,曾任《天下网商经理人》执行主编。

文章